杭州水處理中心研究所經過多年的研究,在雙極膜、電滲析技術上取得了突破,填補了我國雙極膜實際應用中的空白,大大降低了運用電滲析法制純水的成本。 雙極膜原理爲將水分子在電場作用下,解離成H+和OH-,生成相應的酸與堿,可廣泛應用于海水淡化和制備有機酸、有機堿等多個領域。 用雙極膜裝置做海水淡化預處理,即用該裝置對海水進行處理,生成酸、堿,分別可用于預處理的酸化、生水調制的加堿。杭州水處理中心自主研制的雙極膜裝置的規模可以爲10000噸/天的海水淡化作預處理配套。 用雙極膜制備有機酸,有效解決了傳統生産工藝中大量含酸廢水的排放,生成的NaOH循環用于有機酸鹽的生産,實現節能、零排放的目的,而且産品品質與生産成本都優于傳統生産工藝。 用雙極膜制備有機堿,同樣具有有機酸制備的優點,其生成成本、有效料液的損失率遠低于傳統工藝,以天然氣脫硫胺液的再生爲例,傳統法再生成本爲300-400元/噸,而用雙極膜技術的再生成本低于100元/噸。目前中心在山東實施了一個中試案例,運行良好,符合預期。 電滲析技術的突破爲均相膜電滲析大中型組器的成功開發,該組器具有防內漏、無外漏、防漏電、可穩定運行大電流、膜表面高流速、阻力小等優點,極大地提高了電滲析的效率,同時也減少了由于滲漏引起的料液流失。濃淡室的濃淡比大幅提高,解決了某些特種分離用普通電滲析不能進行的關鍵問題。而且該組器制純水的能耗爲0.5-0.8度電/噸純水,低于反滲透能耗,用于制純水的電滲膜的壽命達10年以上,也降低了制水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