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感染疫情爆发以来,口罩成了全网关键词,中國化工集團公司发挥科技研发、国际化布局双重优势,尽自己所能,想方设法,不断突破极限,多着力点施力,解决口罩难题。
一聲部:捐
6萬只口罩捐贈武漢
2月27日,一輛滿載著愛心防疫物資的貨車從北京出發,駛向武漢抗疫最前線的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這批物資由中國化工和中化集團聯合捐助,包括6萬只口罩,其中N95口罩4萬只、外科口罩2萬只,將全部捐贈給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用于其附屬協和醫院、同濟醫院、武漢中心醫院等抗擊疫情一線醫務人員的防護工作。
兩家公司在給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的慰問信中寫道:“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貴院廣大醫務人員夜以繼日戰鬥在抗擊疫情第一線,你們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越是艱險越向前,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你們是當之無愧的“最美逆行者”。”
談到目前的形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院辦副主任陳攻說:“目前我們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下屬10家醫院共有來自全國的3.3萬名醫護人員奮戰在救治患者的第一線,雖然目前的防護物資供應比疫情剛開始的時候好了很多,但仍處于緊平衡狀態,這批口罩到的非常及時,你們真是雪中送炭。”
連日來,中國化工心系武漢、情牽湖北,捐贈的不只是口罩,1月29日,中國化工通過國務院國資委專用賬戶,向湖北疫情防控一線捐款2000萬元用于疫情防控,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此外,中國化工所屬各企業也紛紛爲疫區和當地公共及醫療機構捐款捐物。依托所屬企業次氯酸鈉産能,截至2月28日,中國化工累計向社會捐贈82萬余升消毒液。
二聲部:研
研发可重复使用口罩材料 代替熔喷布
中國化工所屬中昊晨光院是我國從事有機氟等新型高分子材料研發生産的原化工部所屬國家科研院所,擁有大量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專有技術。
疫情發生後,口罩關鍵材料——熔噴布全國告急,晨光院全面評估盤點自主核心技術,緊急立項,研發用于替代熔噴布的口罩材料。
2月17日,中昊晨光院自主研發、可重複使用的KN95防護口罩下線,標志著晨光院高科技材料——膨化聚四氟乙烯(e-PTFE)微濾膜在口罩生産上的成功應用,可替代熔噴布,並能經受得住水洗、消毒等程序,實現可反複使用。
與熔噴布的靜電過濾原理不同,晨光院氟材料是物理隔離,e-PTFE微孔膜是一層薄膜,由聚四氟乙烯(PTFE)樹脂經一定工藝後形成,膜上有很多微型小孔,將這層薄膜覆合在織物和基材上,可作爲性能優異的過濾材料。
經科學儀器觀察測試,這些微孔分布均勻,孔徑比熔噴布小約100倍,孔隙率高達80%以上,良好透氣性的同時,具有優異的過濾效率。
據了解,口罩已經國家權威機構檢測,結果顯示,過濾效率達到99.2%(N95、KN95口罩水平),而呼氣和吸氣阻力遠低于標准限值,可以有效實現透氣不透水、過濾PM2.5、抵禦微生物和菌體進入體內的良好效果。
此前,PTFE是可用于生物醫學、人造血管等的材料,無生物毒性,是新一代環保型産品,因此用于口罩上更加安全。更值得一提的是,PTFE可耐受沸水、酒精、84消毒液等消毒殺菌方式,在口罩短缺的情況下,口罩如果正常佩戴無破損,可消毒後再次使用。
三聲部:供
保證一線員工口罩供應
春節假期後,中國化工積極複工複産,目前旗下所有企業均已複工。
中國化工現有化工新材料及特種化工品、基礎化學品、石油加工、農用化學品、輪胎橡膠和化工裝備6個業務板塊,産品業務應用在關系國計民生的方方面面,是多行業多條産業鏈和供應鏈上的重要參與者,不僅對國家重大工程和戰略産業具有龍頭作用,也對廣大中小企業具有帶動作用。
疫情當前,中國化工國內6.1萬名員工懷著使命感、責任感複工上崗,集團公司最關心的是員工們的防疫物資保供需求。
中國化工從集團層面運籌調度,一方面將海外企業采購的口罩及時寄送至湖北疫區企業及全國各地有口罩需求的下屬企業,另一方面抓緊中昊晨光院高科技N95口罩的生産落地工作。目前已有10萬只中昊晨光院自主研發的口罩,陸續向30家旗下兄弟企業發運,保證了中國化工旗下企業的正常生産運營。
據了解,中昊晨光院正在積極抓緊落實擴大口罩産能,在保證四川本地和中國化工兄弟單位口罩供應的同時,能更多地向社會其他系統一線員工供應可重複使用的N95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