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克勞斯瑪菲集團歡慶成立180周年的同時,克勞斯瑪菲的反應過程機械(RPM)也迎來了自己的50歲生日。1968年,克勞斯瑪菲向市場推出了第一台擁有雙旋轉軸的聚氨酯原料加工專用鎖模裝置。這台設備的面世,爲進一步提高聚氨酯成分(PUR)及其他基質系統的性能提供了可能,由此極大促進了多種産品與工藝的發展。
如今,反应过程机械已经成为克劳斯玛菲集团的三大业务支柱之一。数据显示,目前克劳斯玛菲每年生产大约300台反应过程机械设備。其负责人尼古拉斯(Nicolas Beyl)表示:“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扩大我们的产量。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正促使我们不断研发新的技术,我们的市场地位也因此得以巩固和加强。”
作爲反應過程機械的技術先鋒,在過去的50年裏,克勞斯瑪菲以衆多創新技術工藝推動著全球反應過程技術的發展。
1967年,已經成爲注塑機械領域老牌供應商的克勞斯瑪菲提出了研發聚氨酯等硬質塑料加工技術工藝以拓展其産品組合的戰略。第二年,攜手拜耳的PUR加工系統,克勞斯瑪菲向市場推出了第一台命名爲Moon-Swing的反應過程機械設備。1970年,克勞斯瑪菲開發出第一台采用高壓逆流噴射原理的自清洗混合頭設備,這使得在注射過程中的零件間斷生産成爲可能。得益于這種工藝,第一批由模壧栞沫制成的汽車座椅在70年代後期開始得以批量生産。
接下來的半個世紀裏,克勞斯瑪菲從未停止反應過程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比如應用于家具行業的R-RIM技術(增強反應注射成型),應用于收割機等農用機械發動機機罩的LFI技術(長纖維注射)等,都成爲不同時代市場的亮點。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世紀90年代,克勞斯瑪菲融合其旗下注塑成型、反應過程和自動化三項專業技術,陸續研發推出了創新性的表面加工工藝,包括用于對汽車結構中的木質表面進行澆塗的CCM工藝(透明成型)和可實現良好觸感及高光澤度表面的聚氨酯著色工藝等,彰顯出克勞斯瑪菲在該系統領域的專業領先水平。
2005年,克勞斯瑪菲的反應過程技術解決方案得以進一步的拓展。位于菲爾森和格奧爾格斯馬林許特的兩個新工廠的加入爲其産品生産增加了模具制造工具和修調技術。從那時起,克勞斯瑪菲開始爲客戶提供汽車內飾件整體解決方案。由此,克勞斯瑪菲也可以更早參與到客戶的汽車開發過程中,從而提供更優的産品方案。
“回顧曆史,我們倍感自豪。”尼古拉斯表示,“未來,克勞斯瑪菲的反應過程技術還將持續發展。比如,我們一直關注複合材料領域,並相應推出了濕法成型工藝技術。相比其他工藝,這種技術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益。”